2018-04-22 09:35:57 來源: 江海晚報
晚報訊 古代女子畫眉的青黛,其實是一味草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消斑、瀉火定驚等功效;名不符實的“九香蟲”其實聞起來特別臭,但卻是一味可以養胃的中藥;賀知章的《回鄉偶書》中每句詩都可以猜出一個中藥名稱……昨天上午,在南通市中醫院“小郎中”中醫藥文化親子體驗活動上,10多位江海小記者變身“小郎中”,通過聞、看、摸、嘗等方式,識別中草藥,同時還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,學習神秘的人體穴位,現場體驗拔罐和針灸,零距離感受傳統中醫藥文化的魅力。
當天,在市中醫院藥劑科副主任中藥師蔣晟昰的帶領下,江海小記者們現場體驗“神農嘗百草”的滋味:甘草的甘、豆蔻的辛、五味子的酸、黃連的苦、芒硝的咸……原來,中草藥里竟然藏著這么多不同的滋味!在“中藥萌萌噠”環節,孩子們被形形色色、千姿百態的中藥材所吸引了。長得像燈籠一樣的“錦燈籠”,有著大理石花紋的“檳榔”種子,看起來像水牛的角一樣的“鉤藤”……孩子們紛紛感嘆:原本以為枯燥難懂的中藥,沒想到這么有意思呢!
最好玩的當屬中藥的名字了。從方位上分,有東白芍、西洋參、南沙參、北沙參;從季節上分,有春砂仁、夏枯草、秋桑葉、冬葵子;從顏色上分,有青黛、紅花、黃芪、白術;從味道上分,有甘草、苦參、酸棗仁……最妙的是,中藥材究竟是植物做的,還是動物做的,從名字上還不一定能分辨出來:菟絲子、雞內金、蛇蛻、龍眼、狗脊……走進神奇的中藥世界,孩子們大開眼界!
活動現場,市中醫院的中藥師們與孩子們還玩起了猜謎,將文學作品與中藥材結合了起來。瞧,孩子們現場背誦起賀知章的《回鄉偶書》:“少想離家老大回,鄉音無改鬢毛衰。兒童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?!边@句詩則分別對應“當歸”、“白頭翁”、“人參(生)”、“生地”。當謎底揭曉的那一刻,孩子們恍然大悟,直呼過癮!
在互動環節,江海小記者們還在中醫們的指導下,學會了用顯微鏡觀察樹的年輪、植物的組織;現場體驗用藥碾子制作芝麻核桃粉的樂趣;在人體模型上逐一找到12條經絡、361個穴位……“這個活動太有意思了,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會咬人的蜈蚣還可以做成藥材治病呢!”城中小學一(7)班的小男孩徐皓宸開心地說。在現場體驗拔火罐、針灸時,孩子們都躍躍欲試,自告奮勇?!爸嗅t藥文化原來這么有趣,我將來也想當一名中醫師,弘揚祖國醫學,造福人類!”市朝暉小學二(6)班的吳其謙激動地說。
市中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,傳播中醫藥文化,應當從孩子抓起,他們希望通過親子體驗這種方式,讓孩子們直觀認識中草藥和中醫傳統療法的神奇魅力,給他們的童年留下印象深刻的回憶。下一步,市中醫院還將繼續推動中醫藥文化深入學校、社區和企事業單位。
記者馮啟榕 實習生楊曄
蘇ICP備08106468號 蘇新網備2010048號 廣播電視節目經營制作許可證(蘇)字第43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蘇B2-20112099號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登、轉載的各種圖片、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,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。
電話:0513-85118941 郵箱:zgnt001@163.com
聯系地址: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
Copyright (C) 2015 www.0574z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